導讀: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早期往往有全身癥狀,如發熱、疲勞、飲食不振、周身不適、關節疼痛等,嚴重者肢體麻木可同時伴有貧血。這些類風濕癥狀都應引起注意,為了能讓大家更加了解類風濕癥狀,以及時發現疾病,下面由百濟藥師來介紹一下解不同時期的類風濕癥狀。
    早中晚期類風濕癥狀的表現:  
早中期類風濕癥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并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 
 
晚期類風濕癥狀:而發展到后期,則會引起關節畸形,最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并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而且,類風濕關節炎隨著疾病的進展,關節的腫脹和畸形也越來越嚴重,主要包括:
關節梭形腫脹:類風濕關節炎早期,關節腫脹較為明顯,病變主要集中在近端指間關節,這種腫脹即為梭形腫脹。指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關節炎早期的標志性癥狀。
    類風濕關節炎中期的關節腫脹: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類風濕關節炎中期的關節腫脹,進一步向手掌處發展,病變主要在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這時病變關節的腫脹程度和活動障礙進一步加重。
    關節“鵝頸”畸形:到了類風濕關節炎晚期,關節的腫脹程度和活動障礙進一步加重,可以出現各種各樣的關節變形。病變主要在近端指間關節和遠端指間關節,關節可發生半脫位,關節變形發展為“鵝頸”畸形。關節發生“鵝頸”畸形后,手指基本喪失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關節“鈕孔花”畸形:類風濕性關節炎晚期,關節變形的病變還可發生在跖骨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跖骨關節發生半脫位,近端指間關節出現“鈕孔花”畸形。像這樣嚴重的畸形,醫生也無能為力。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了解類風濕癥狀才能在疾病早期及時發現并治療,治療類風濕一般采用中西醫結合,只要關節沒有變形之前,相關的類風濕癥狀還是可以有效治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