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素是一類含有苦參次堿15酮基本結構的化合物,主要從苦參素極及苦豆子中提取,其中氧化苦參堿(Oxymatrine)含量在98%以上。據《本草綱目》記載:苦參,苦,寒,元毒,具有清勢解毒、祛風燥濕、補中明目、養肝膽氣等功效。眾多基礎及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苦參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心率失常和抗寄生蟲等作用。
一.抗肝炎病毒及肝損傷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為一種危害較大的臨床常見病。研究證實,苦參素具有明確的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肝纖維化的雙重作用,臨床采用苦參素或氧化苦參堿注射液治療后得到滿意療效。將苦參素(治療組)與干擾素比較,統計學檢驗分析結果表明,苦參素組陰轉率HBeAg為44.4%, HBV-DNA為45.3%, 干擾素(IFN-α)組的陰轉率分別為48.0%、51.9%(P>0.05%);同時,治療組在不同的治療時期,各治療指標變化與干擾素(IFN-α)組均無顯著差異,證明苦參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其具體表現在:(1)可抑制含HBV基因轉染的細胞分泌HBsAg和HbeAg;(2)可抑制乙
肝病毒轉基因小老鼠抗原的表達;(3)顯著降低鴨HBV(DHBV)感染鴨血清DHBV-DNA水平。
苦參素不僅對乙型肝炎病毒的復制具有抑制作用,還對各種肝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用于肝功能損傷較重并伴有黃疸的患者。臨床上比較苦參素與硫普羅林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mo的研究表示,苦參素各組與硫普羅林組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復常率相似,停藥后隨訪6mo,苦參素各組復常率仍保持53.5-68.3%,高于硫普羅林組38.8%。目前認為,乙型肝炎的肝損傷并非因HBV在肝細胞同繁殖所致,而是通過宿主的免疫應答反應引起。苦參素不僅可以抑制病毒的復制,還對感染后免疫系統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從而減輕肝臟損傷程序。此外,苦參素可阻斷肝細胞的異常凋亡,對實驗性小鼠肝衰竭具有保護作用。
二.抗肝纖維化作用
各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都可能導致肝臟實質損傷、肝細胞壞死、炎癥并且繼發肝纖維
化。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病發展為肝硬化的中間環節和共同病理過程,因此延緩或阻止肝纖維化的形成,對防治肝纖維化具有重要意義。苦參素能抑制膠原活動度和防治肝纖維化。有研究結果表明,應用苦參素(實驗組)的肝組織增生程度明顯低于肝纖維模型組,其Ⅰ型、Ⅲ型膠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膠原子的mRNA表達均低于免疫誘導型肝纖維化模型大鼠,表明其有減輕肝炎活動度、抑制肝內膠原合成及肝纖維化作用。甘樂文等的研究表明,在四氯化碳(CCL4)導致的慢性肝損傷纖維化模型大鼠中,腹腔注射氧化苦參堿30或60mn/kg后,與模型組比較,前者血清ALT,Ⅳ型膠原(Ⅳ-C)、玻璃酸(HA)、肝組織內炎癥活動度、終結組織增生程度均明顯降低,且呈一定的量效關系。用刀豆蛋白A(CoA)靜脈注射Balb/c小鼠可導致T-淋巴細胞介導的肝纖維化,肝內膠原纖維含量可隨刀豆蛋注射液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而應用氧化苦參堿后可以顯著降低小鼠肝臟組織內炎癥活動度并抑制肝內膠原纖維組織增生,并呈現劑量依賴性。
國內有學者對氧化苦參堿治療丙型肝炎的機制作了初步研究,結果發現,采用重組CHV基因轉染的人肝癌細胞用氧化苦參堿處理后可呈劑量領帶性地抑制細胞內HCV-RNA水平升高。
三:對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
某些情況下,氧化苦參堿可表現出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具有很強的廣譜殺瘤作用,研究表明,氧化苦參堿可抑制白價素-2對小鼠脾細胞的促增殖作用。根據人扁桃淋巴細胞對植物凝血素(PHA)反應的能力不同,可將其分為低反應性和高反應性2種。氧化苦參堿可使低反應性的人扁桃淋巴細胞增殖能力提高,對高反應性的人扁桃淋巴細胞及正常小鼠脾細胞增殖則表現為抑制作用。由此說明,其對淋巴細胞增殖的影響和細胞狀態密切相關。氧化苦參堿還可使淋巴細胞游離鈣水平上升,其鈣離子來源于細胞內儲存鈣的釋放。此外,其可使PHA活化后的人扁桃淋巴細胞的環磷腺苷(cAMP)水平降低成本,推測其可能通過某種方式與細胞膜發生作用,從而影響細胞內鈣和cAMP的水平,進而影響淋巴細胞功能。
前面已提及,乙型肝炎的肝損傷并非HBV在肝細胞內繁殖的結果,而是通過宿主細胞的免疫應答反應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可以激活多種免疫因子的產生或者淋巴細胞的活化。如果機體免疫反應正常,病毒就被清除,感染最終得到控制,從而促進患者康復。但機體的免疫細胞在對抗病毒過程中,也可以導致肝細胞的損傷,如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體領帶性細胞毒細胞均可導致其損傷。該損傷進一步導致發生肝臟炎癥反應和纖維化。由此可見,HBV感染后自身免疫系統的活化狀態很重要。氧化苦參堿不僅可抑制HBV病毒的復制,還對感染后免疫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從而減輕肝臟損傷。
四.其它藥理作用
蔣袁絮等發現,氧化苦參堿具有鎮靜、催眠等中樞抑制作用,當其腹腔注射50、100、200mg/kg劑量時,小鼠自發活動抑制率分別為54.3%、43.0%、71.0%,縮短應用戊巴比妥鈉后入睡時間分別32.9%、32.9%、43.8%,而睡眠時間分別延長209.8%、421.2%、686.8%、,并能明顯加強下劑量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氧化苦參堿腹腔注射200、400mg/kg均不能對抗戊四氮和最大電休克引起的驚厥。
氧化苦參堿還具有一定的抗瘤活性。體外試驗結果表明,其對多種腫瘤細胞株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如人肺腺癌SPC-A-1細胞,人低分化胃癌MKN-45細胞,且對兩者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對人早幼粒細胞白血病K562細胞株和人肝癌細胞株HepG2也具有抑制增殖和誘導分化的作用。
五.展望
在我國,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有1億多人,每年治療經費高達百億元,嚴重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身體健康。目前,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藥物頗多,但臨床效果高、低不一,臨床比較認同的是IFN-α,但因其價格較貴及副作用使其臨床應用受限,而苦參素有IFN-α相似的治療作用,且不良反應少,價格低廉等優點,將是一種極有前途的乙型肝炎治療藥物。
近10年來,國內、外對氧化苦參堿及苦參堿的研究較多,但僅限于實驗研究。1994年,上海市傳染病醫院研究者發現氧化苦參堿抗麻鴨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經上海市多家醫院協作采用氧化苦參堿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結果均取得良好療效;1996年12月,由衛生部指定的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京佑安醫院完成了40例隨機雙盲驗證及其它有關藥效、不良反應的基礎論證工作;1998年2月24日,衛生部批準氧化苦參堿為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五類新藥。苦參素注射液,苦參素膠囊和苦參素片是我國自主開發完成、享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純天然生物堿類藥品,由于療效可靠,臨床使用量迅速增長,故進一步加強對苦參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略)
作者:梁玉剛
單位:山西省長治醫院附屬和平醫院藥劑科
刊載:《中國藥房》,2005年第16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