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廣義的是包括各種的腸道炎性疾病,一般來說是累及回腸、直腸、結腸這些的都可以叫炎性腸病,它的表現一般都是腹瀉、腹痛,甚至有些人可以有血便,總的來說就是有炎癥改變的這種病。 炎癥性腸病細胞圖凡是炎癥性腸病的情況都可以叫做廣義的炎性腸病。炎癥性腸病一般有持續或反復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并伴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病程多在4~6周以上,并且可以伴有關節、皮膚、眼、口和肝膽等腸外表現。
    炎癥性腸病診斷原則 
    •疑診:存在典型的臨床表現,需要進一步檢查。 
    •擬診:臨床表現+陽性的影像學或內鏡表現。 
    •排除:除外其他可引起類似臨床表現的病因。 
    •確診:擬診+排除其他病因+腸黏膜活檢或手術切除標本病理學檢查有典型表現。 
    -在結核患病率高的地區:結核培養陰性(腸黏膜活檢或切除腸段)。 
     
    •特殊情況: 
    -對于初發病例,臨床表現和結腸鏡改變均不典型者,暫不診斷隨訪3-6個朋后再定。 
    -IBD類型待定:對于暫時難以區分UC或CD者,臨床上可診斷“IBD類型待定”,觀察病情變化后確診。 
    -未定型結腸炎:病理檢查未能確診UC或CD時可診斷為“未定型結腸炎”。抗中性粒細胞質抗體(ANCA)和釀酒酵母菌抗體(ASCA)檢測有助于兩者的鑒別。 
    
    克羅恩病的診斷 
    •排除其他病因:慢性腸道感染(腸結核、阿米巴病、耶爾森氏菌感染)、潰瘍性結腸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腫、放線菌病、缺血性結腸炎、慢性憩室炎、NSAID相關性腸病、腸淋巴瘤、白塞病等。 
    •擬診+排除其他病因+腸黏膜活檢或手術切除標本病理學檢查的典型表現,可確診。 
    •如不能除外腸結核,應按腸結核診斷性治療1周后再定。 
     
    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 
    •診斷要點:腹瀉或便血≥6周;結腸鏡檢查發現至少1項特征性改變(黏膜易脆、點狀出血、彌漫性炎性潰瘍);鋇劑檢查發現前述陽性征象;活檢標本有特征性改變。 
    •排除其他病因:如結腸型克羅恩病、缺血性或放射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阿米巴病、腸結核等。 
    •擬診+排除其他病因+腸黏膜活檢或手術切除標本病理學檢查的典型表現,可確診。 
    •評估腸外表現和并發癥:是否有關節、皮膚、眼部、肝膽等系統受累;是否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結腸和癌變等。     
           
    WHO推薦的CD診斷要點
| 項目 | 臨床表現 | X線 | 內鏡 | 活檢 | 切除標本 | 
| ①非連續性或節段性病變 |  | + | + |  | + | 
| ②鋪路石樣表現或縱行潰瘍 |  | + | + | + | + | 
| ③全壁性炎癥病變 | +(腹塊) | +(狹窄) | +(狹窄) |  | + | 
| ④非干酪性肉芽腫 |  |  |  | + | + | 
| ⑤裂溝、瘺管 | + | + |  |  | + | 
| ⑥肛門部病變 | + |  |  | + | + | 
    診斷標準:1. ①②③者為疑診;2. 再加上④⑤⑥可確診; 
    具備第④項者,只要加上①②③三者之二也可確診。 
    注意:結腸鏡發現彌漫的炎癥改變而糞便培養陰性不足做出UC的診斷。診斷UC要求長期的慢性炎癥改變(如6個月,無其他診斷出現)和組織學慢性炎癥征象。 
|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鑒別 | ||
|  | 潰瘍性結腸炎 | 克羅恩病 | 
| 臨床特點 | 結腸性血性腹瀉,口炎與腹塊少見 | 腹瀉表現不定,常有腹痛和營養障礙、口炎、腹塊和肛周病變 | 
| 內鏡和影像學特點 | 直腸受累、彌漫性、淺表性結腸炎癥、淺表糜爛和潰瘍,可有自發出血 | 以回腸或右半結腸多見,病變呈節段性、穿壁性、非對稱性,典型者可見鵝卵石樣改變、縱行潰瘍和裂溝等。 | 
| 組織學特點 | 彌漫性黏膜或黏膜下炎癥、隱窩結構異常 | 黏膜下肉芽腫性炎癥、可見裂隙或阿弗他潰瘍,常有透壁炎癥 |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個慢性的反復發作性的疾病,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病因至今不明確。因為病因不明確,治療起來非常困難,如果說治愈,可以說目前為止很難治愈,只能說一個階段癥狀控制了,但是很可能復發。因為這個病就是慢性反復發作的,可能有一個階段不治也會好,治了癥狀也會存在,這樣的情況都有,治療的結果來說也是因人而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