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常見疾病,是一種經常單邊發生的陣痛或搏動性頭痛,血管性頭痛,亦是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偏頭痛似乎受神經、荷爾蒙、血管三者交互影響。在我們人體腦內有一種化學物質,血清素,它是神經傳導物質,幫助神經沖動的傳遞。當血清素下降時,引起腦部血管痙攣,使得偏頭痛發作。 
  隨著氣候變化、異味及某些食物和藥物有可能誘發偏頭疼的發作,要預防偏頭疼的發作,首先消除或減少偏頭疼的誘因,如避免情緒緊張,避免服用血管擴張劑等藥物,避免飲用紅酒和進食含奶酪的食物,咖啡、巧克力、熏魚等。因此,從根本上改編自己的飲食習慣,控制偏頭痛發生率。 
    1.選擇合適的食物和生活習慣 
  勿食過量咖啡,過涼的冰淇淋,勿飲酒過多。專家統計出容易誘發頭痛的食物排行分別是:巧克力,酒精飲料、生乳制品、檸檬汁、奶酪、紅酒、熏魚、蛋類。飲食要節制,不要飲酒和吸煙。還應該多吃些含鎂豐富的蔬菜、水果,增加大腦中的鎂含量。包括:豌豆等豆類及豆制品以及雪里紅、冬菜、冬菇、紫菜、桃子、桂圓、核桃、花生等。盡量避免過度勞累和憂慮、焦慮等情緒,保證良好的睡眠,謹防是由眼、耳、鼻及鼻竇、牙齒、頸部等的病變引起。 
    2.寫飲食日記,找出“罪魁禍首” 
  找出引起偏頭痛的食物并非易事,因為實際情況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食物的反應也不同。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嘗試記錄飲食日記,按時間順序寫下每天攝入的食物名稱,一旦頭痛發作,可以從之前24小時內的記錄中鎖定“嫌疑者”,重復幾次,就能找到真正的“罪魁禍首”。 
    3.適量補充有益的營養成分 
  瘦肉、谷類、黃豆、花生等屬于B族維生素,能保護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舒解壓力、緩和情緒。研究表明,每晚攝入3毫克B族維生素,能使偏頭痛的發病率降低。 
  獼猴桃、芥菜等果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能維持緊張狀態下正常的人體代謝,有利于減輕因情緒緊張誘發的偏頭痛。 
  谷類、花椰菜、豆腐以及堅果,如葵花子、杏仁、腰果、榛子等,富含微量元素鎂,具有松弛肌肉、舒張血管的作用。“美國頭痛基金會”建議,偏頭痛患者應每天補充500~750毫克鎂。值得注意的是,過量攝入鎂元素會引起腹瀉。 
  偏頭痛是由于頭部血管收縮功能紊亂導致的疾病,中青年人的發病率約占10%,以女性居多。偏頭痛的發作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家族遺傳、神經系統及環境因素等。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國外研究人員就已經發現,不少偏頭痛與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稱為“飲食性偏頭痛”。 
  偏頭痛的發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飲食僅僅是其中一種。由于個體差異,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對食物“敏感”。為了維護健康,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接受正規治療;同時,生活中努力做到食物多樣化,均衡飲食,少鹽低脂,適度補充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還需維持整潔安靜的環境,適度運動和規律生活,保持心情愉悅,從而最大限度地遠離偏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