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采集 】
    1.腰背部疼痛表現  晨僵時間,疼痛的部位、性質、時間、加重和減輕方法。
    2.外周關節癥狀。
    3.肌腱附著點病變  肋胸連結、脊椎骨突、髂嵴、大轉子、坐骨結節、脛骨結節和足跟等部位的疼痛表現。
    4.眼炎表現。
 
    【 體格檢查 】
    1.全身檢查:生命體征,各系統檢查。
    2.專科檢查: 
    (1)腰椎前后,側彎活動度檢查(Schober試驗); 
    (2)胸廓活動度檢查;  
    (3)骶髂關節檢查(定位試驗,4字試驗,髂關節壓迫試驗,骨盆側壓試驗); 
    (4)受累器官的相應體征。
 
    【 輔助檢查 】
    1.實驗室檢查:
    (1)應做三大常規、肝腎功能、血沉、血清鹼性磷酸酶、C-反應旦白,
類風濕因子、
免疫球蛋白、抗核抗體、抗ENA抗體檢查;  
    (2)必要時做HLA-B27檢測。
    2.器械檢查:
    (1)應做腰椎、骨盆、胸部、其他受累關節X光片,心電圖、心臟B超。
    (2)必要時做CT、MRI。
 
    【 診斷與鑒別診斷 】
    (1)臨床標準:  
        1)腰痛、僵三個月以上,活動改善; 
        2)腰椎額狀面和矢狀面活動受限;
        3)胸廓活動度低于相應年齡性別之正常人。
    (2)確診標準:具備雙側骶髂
關節炎≥2級或單側骶髂關節炎3~4級,加上臨床標準3條中至少1條。
    2.AS需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
    (1)骨關節炎;
    (2)脊柱先天畸形;
    (3)椎間盤病變;
    (5)椎骨結核;
    (6)脊柱轉移瘤;
    (7)致密性骶髂關節炎。
 
    【 治療原則 】
    1.一般治療:強化關節功能鍛煉(擴胸運動,保持脊柱靈活性的運動,肢體運動),睡硬板床,枕頭宜低,停止吸煙。
    2.非甾體抗炎藥:選用一種。
    3.慢作用藥:
    (1)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雷公藤多甙等,視病情選用1或2種以上聯合應用,強調個體化。
    (2)糖皮質激素:不應濫用,但在非甾類抗炎藥不能控制癥狀,病情進展急劇、全身癥狀明顯,外周關節受累嚴重和眼部疾病者可考慮少量短期使用。
    4.本病目前應堅持西醫正規治療為主,必要時適當使用中草藥辨證施治輔助治療。
 
    【 療效與出院標準 】
    1.臨床緩解標準:
    (1)腰椎疼痛消失,活動基本自如;
    (2)外周關節疼痛消失;
    (3)血沉恢復至正常范圍;
    (4)骨盆X相示關節病變好轉或穩定。
    2.達到臨床緩解或好轉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