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所致,雖有許多并發癥,但如早期治療一般難度不大。但到了晚期尿酸廣泛彌漫地在組織中沉積,或發生腎功能不全,則預后不佳。在介紹治療方法前,筆者認為以下幾點首先值得一提:
 
 
  1、痛風是一種容易治療的慢性病:痛風是一種慢性疾病,耐心長期服藥將血液中的尿酸濃度控制在正常水平,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如果服用降尿酸藥物一段時間之后,因痛風不再發作而停藥,血中尿酸不久后會再度升高,通常痛風也會不定時再度發作!所以即使現在不痛還是要長期服藥,因為根據觀察沒有治療的反復發作的痛風患者,幾乎都會發生痛風石,雖然痛風石大部分時間不會疼痛,但它對關節和器官組織的破壞是持續存的。我們長期的臨床經驗表明,只要患者能夠堅持與醫生配合,就能完全避免痛風帶來的危害。
 
  2、強調治療的個體化:治療痛風藥物應由醫師根據病情及患者的具體情況使用,盡可能使不必要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或零。臨床見到部分患者長期服用一些止痛藥和秋水仙堿,也不管對自己是否適合,等到有副作用或有并發癥出現再去找醫師,就后悔己晚了。
 
  痛風是比較容易治療的疾病,在國外慢性痛風石已不常見,但國內仍常見巨大痛風石,所以應加強醫師和患者的認識,及早開始治療。治療前首先應找出引起尿酸升高的原因,而不是盲目用藥。例如肥胖、藥物﹝如阿司匹林、抗肺結核藥物、利尿劑等﹞、血液疾病、
腫瘤或腎功能不全等,這些原因去除之后,通常血尿酸會回復正常,痛風也會減少發作。
 
 
  治療痛風的藥物主要分以下幾類:1、非甾體類抗炎藥。2、秋水仙堿。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4、別嘌呤醇。5、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馬龍等。6、堿性藥物,如蘇打片等。
 
  一、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血尿酸值超過正常,但無痛風性
關節炎發作稱之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此時如果血尿酸在413 umol/L~472umol/L(7mg/dl~8mg/dl)時,通常不需要用藥,但應找出其基本原因,并可使用飲食控制降低血尿酸以及預防痛風發作。如仍無效果,可進行藥物治療。
 
 
  在飲食控制與藥物治療的同時應避免肥胖、高嘌呤飲食、某些藥物、飲酒、過度疲勞、精神緊張、關節局部損傷、創傷、外科手術、感染、受寒濕等誘發因素。
 
  二、急性關節炎期藥物治療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后應盡早治療,以使癥狀迅速緩解,防止遷延不愈。發作期需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和關節止動。一般應休息至關節疼痛緩解72小時后才可開始活動。注意保暖,飲食要以素食為主。急性期使用的藥物主要有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和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如能在剛有癥狀時服用,?擅馐芗毙园l作之苦。
 
  三、發作間歇期及慢性期治療
 
  痛風發作間歇期及慢性關節炎期治療的目的主要是使用降尿酸藥物使血尿酸水平長期維持在正常范圍,防止關節炎急性發作、防止痛風石形成及減輕腎臟損害。為保證降尿酸治療有效,最好考慮長期使用降尿酸藥物,定期復查血尿酸以觀察療效。對病情嚴重者,甚至需要終身維持治療。
 
  降尿酸藥應用指征:
 
  1、雖無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家族史,也無痛風性關節炎發作,但血尿酸值超過531umol/L(9mg/dl),單純飲食控制不能取得滿意效果者。2、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在1年內超過2次以上者或發作總次數超過3次。3、痛風患者,經飲食控制,血尿酸仍然大于420umol/L者或24小時尿酸排泄量超過800mg者。4、痛風性腎病、腎功能障礙以及尿酸性腎結石(包括既往有尿路結石)者。5、有痛風石、慢性痛風關節炎、骨質有侵蝕糜爛者。6、有
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缺血性心臟病、
糖尿病和肥胖癥等合并癥時。
 
 
  使用降尿酸藥物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在腎功能正常或僅有輕度損害,24小時尿液中尿酸含量低于600mg時,可用排尿酸藥。在腎功能中度損害,24小時尿液中尿酸含量明顯升高時,應用別嘌呤醇。在血尿酸明顯升高及痛風石大量沉積時,可合用以上兩藥。
 
 。2)為預防轉移性急性關節炎發作,開始時用較小劑量,在1~2周內逐漸加量。排尿酸藥主要通過抑制近端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促進尿酸從腎臟排泄。為防止尿酸在腎臟排泄時引起腎臟損害及腎結石的副作用,均應從小劑量開始,并可加服蘇打片。
 
  (3)促進尿酸由腎臟排泄的藥物適用于血液中尿酸增高、腎功能尚好、血尿素氮在14.3mmol/L以下者。服用此類藥物須白天使用,并喝充足水分,促進尿酸由腎臟排泄,以避免結石。腎功能不好、已有腎結石的病人使用要小心。
 
  療效標準:1.臨床治愈:① 臨床癥狀消失;② 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腎功能正常;③ 連續隨訪兩年以上無復發。2.好轉:①在服藥情況下,癥狀緩解;② 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腎功能好轉。
 
  李醫師提醒患者:原發性痛風雖然目前從發病機制上尚無徹底解決的方法,但對癥狀及病程進展能加以控制和使之逆轉,達到臨床治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