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
注射用胸腺五肽)的主要成分是胸腺五肽,它由精氨酸、賴氨酸、天門冬氨酸、纈氨酸、酪氨酸五種氨基酸組成。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在多種免疫功能紊亂的狀況下,無論是抑制還是超敏,都能通過促進或抑制的雙向調節作用使免疫功能趨于正常。目前在惡性
腫瘤、重癥肝炎及急性肝炎、嚴重感染、皮膚病、性病、年老體弱免疫功能低下等病癥的免疫治療中有廣泛應用。 
    一、惡性腫瘤 
    目前腫瘤基本的治療手段為化療,但在化療過程中雖殺死了腫瘤細胞,也同時殺死了正常細胞,降低了患者的免疫能力,嚴重的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對惡性腫瘤如
肺癌、肝、
卵巢癌、
腎癌、
乳腺癌、
宮頸癌、骨肉癌、消化系腫瘤及血液系
癌癥等,不僅使患者免疫功能明顯恢復,手術、放療、化療方案得以很好完成,而且可防治感染等并發癥。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對防止腫瘤細胞的遠方轉移和形成新的轉移病灶,也具有重要的阻抑作用。解放軍307醫院選擇60例惡性腫瘤患者進行配對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驗證后認為:胸腺五肽是符合WHO標準的免疫增強劑,作為腫瘤輔助治療藥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二、慢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或乙型和丁型混合感染常伴有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肝炎病毒不易被消除。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對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
丙型肝炎和病毒性肝炎合并膽道感、腹膜炎、腸炎、敗血癥及肝性腦病的治療有明顯效果,對實驗室指標:HBV-DNA(+)、HBeAg(+)、HCV-RNA(+)、抗HCV(+)等有明顯的陰轉作用。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是治療慢性肝炎的安全、有效藥物。可與干擾素、
苦參素合用治療肝炎效果更為明顯。 
    三、外科大手術及嚴重感染 
    外科大手術和老年手術病人,術后易引發細胞免疫反應下降,招致感染,影響愈合。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對如心、腦、肺、腎、腹部、盆腔和骨科手術等患者的應用,能明顯地防止術后細胞免疫功能缺損和感染,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嚴重感染患者特別是抗生素治療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患者,使用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調整宿主免疫應答水平,配合抗生素治療,能有效控制感染,如:燒傷的繼發感染、腦膜炎、肺部感染、慢性骨髓、腹膜炎、
前列腺炎、盆腔炎、盆腔積膿、敗血癥、膿毒血癥及心內膜炎等。對多重耐藥性結核、抗藥性瘤型麻風、配合病原治療,也可明顯提高療效。 
    四、
糖尿病 
    糖尿病是發病最多、影響最廣泛的一類糖尿病,在長期高糖情況下,體內細胞免疫功能及體液免疫功能低下,用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治療,可減輕胰島的免疫損傷,阻止病情發展,尚能使患者體內SOD活性顯著提高,對防治糖尿病所產生的各種慢性并發癥也有重要意義。 
    五、皮膚病、性病 
    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對用傳統方法難治療、反復發作性皮膚病、性病有很好療效,如
生殖器皰疹、口唇皰疹、
帶狀皰疹、單純性皰疹、全身性硬皮病、牛皮癬、皮膚慢性發癬菌感染、異位性皮、特應性
皮炎、過敏性濕疹、慢性陰道念珠病等,并且能避免傳統治療方法的嚴重副作用。 
    六、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免疫調節劑治療自身免疫疾病,如
類風濕性
關節炎、
紅斑狼瘡、兒童支氣管哮喘和哮喘性
支氣管炎、慢性腎炎等有明顯效果,用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治療,能明顯提高和恢復患者的免疫功能,減少免疫損傷,降低復發率,并且明顯提高SOD活性,使患者的臨床及極易發生和微血管病得以控制。 
    七、更年期綜合征及老年弱免疫功能低下 
    胸腺生理性退化、萎縮、胸腺激素分泌量明顯減少,使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調,用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癥狀,如:容易激動、出汗多、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睡眠不佳、食欲不振、心悸氣促、頭暈眼花等,總有效率94.44%。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能明顯提高患者體內SOD活性,增強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是老年人理想的免疫增強劑,不僅有治療作用而且有延緩衰老作用,即具有雙重抗衰老作用。 
    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人們對其副作用還是普遍關注的。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半衰期很短,在體內只有lmin左右,卻能引起較長時間的免疫調節效果,而且無論是皮下注射還是靜脈給藥,都極少產生毒副作,但個別患者可見惡心、發熱、頭暈、胸悶、無力等不良反應,少數患者偶有嗜睡感。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時可能谷丙轉氨酶ALT短暫上升。如出現嚴重副作用的話應盡快停藥,并前去醫院就其情況向醫生咨詢;不是很嚴重可以減量使用,小孩、老人和孕婦用藥也應特別注意。 
    另外,在動物生育研究顯示,在對照組及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治療組,其胚胎異常影響無任何差異。目前尚不知道本藥是否對胚胎有傷害,或是否影響生育能力。故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只能在十分必要時才給予孕婦使用。目前盡管未證實本品經人乳排出,但用于哺乳期婦女仍應特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