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發表于《
糖尿病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心肺適能增加,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降低,即使BMI校正后。
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Lisa S. Chow和同事對1985-1986年開始的冠狀動脈患病風險研究(CARDIA)中4373名成年人(非糖尿病前期或非糖尿病人群;基線平均年齡,24歲)數據進行了隨訪分析。研究人員分別在研究第2、5、7、10、15、20和25年對相關數據記錄并評估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況。另外,研究人員分別在研究基線、第7年和第20年對參與者進行了平板運動試驗以評估心肺適能。參與者運動情況通過調查問卷方式獲得。
截止到第25年,整個隊列中44.5%的參與者進展為糖尿病前期(n = 1941);11.5%的參與者患有糖尿病(n = 505)。將隨時間變化的BMI校正后,研究人員發現心肺適能更高的參與者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病風險更低(0.99898;95% CI,0.99861-0.9994)。
將生活方式因素校正后,包括吸煙、能量攝入、酒精攝入和教育水平以及血壓、HDL和LDL(0.99872;95% CI,0.9984-0.99904),上述相關性同樣存在。研究人員表示當用平板運動試驗評估心肺適能時,心肺適能水平每增加8%-11%,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病風險降低1%。
截止到第25年,進展為糖尿病前期或患有糖尿病的參與者相較于健康參與者在研究基線、第7年和第20年心肺適能及HDL更低且心肺適能提高的可能性更低。研究人員并未發現教育水平或自我報告的身體活動存在組間差異。
研究人員總結到,即使考慮BMI變化,提高心肺適能對降低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十分重要。(來源:醫脈通)
原始出處:Twenty year fitness trends in young adults and incidence of prediabetes and diabetes: the CARDIA study.Diabetologia.16 Ma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