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研究者報告,對于某些由于特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引起的終末期充血性
心力衰竭CHF)患者,口服
胺碘酮和每周輸注
多巴酚丁胺可延長生存,改善功能,以及逆轉(zhuǎn)左心室重塑。
    雅典大學醫(yī)學院的John N. Nanas博士及其同事假設(shè),在
胺碘酮治療中加用間斷性
多巴酚丁胺輸注對血液動力學和左心室?guī)缀螌W有正面影響。根據(jù)他們在4月的《國際心臟病學雜志》(Int J Cardiol 2006;118;237-243)上的報告,16例有CHF癥狀的難治性患者被前瞻性地隨訪至少1年。基線時,他們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平均為22%。
    患者接受抗心律失常藥
胺碘酮400 mg/天和每周靜脈輸注
多巴酚丁胺10 g/kg/min 8小時。在治療改變的6個月內(nèi),7例患者死亡。其余9例患者LVEF增加了24%。左心室容積和心室充盈壓逐漸降低,在隨訪12個月后,右房壓正常化。Nanas博士的研究組觀察到,在生存者中,紐約心臟協(xié)會功能分級得到改善,從基線時的4.0至12個月時的2.1,6個月時所有患者都能夠運動。在治療的20和118周之間,有5例患者中斷
多巴酚丁胺輸注,其中4例仍然保持臨床穩(wěn)定直至183周。這4例患者中有2例不受限制的參加職業(yè)活動。
    Nanas博士及其研究組總結(jié)說,雖然患者的臨床改善程度小于長期左心室輔助裝置置入的效果,但是,時間過程和推定的基本機制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