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診斷標準是什么?因為對于前列腺癌患者來說,前列腺癌的診斷標準是是很重要的,因為前列腺癌不同于其他的癌癥,有70%的前列腺癌是屬于潛伏的,并無大礙。但是另外30%的前列腺癌卻是致命的。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在迅速提高,但是目前仍然沒有一種好辦法精確測定這種疾病的嚴重程度。醫生無法知道哪些病例是良性的,不必處理,哪些病例是惡性的,需要馬上接受治療,以防病情惡化。 
  前列腺癌的診斷標準之一,臨床診斷 
  1.癥狀 
  早期可不出現癥狀,晚期出現與前列腺增生類似的梗阻癥狀。由于癌腫轉移至骨骼時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經痛、神經性癱瘓等,伴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 
  2.直腸指診 
前列腺有石頭樣堅硬的結節,其界限不清,腫塊大小不一,或幾毫米或很大且固定。
  3.實驗室檢查 ACP、AKP在有轉移時升高。PSA、PAP對診斷前列腺癌有一定意義。 
  4.影像學檢查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內低回聲占位性病變。X線檢查見骨性變化,可見密度增高陰影,亦可見溶骨性或混合性轉移病變;全胸片可發現肺部轉移灶。CT、MRI掃描可顯示前列腺形態改變、占位病灶及轉移灶。ECT可比X線片提早發現骨轉移性病灶。 
  5.前列腺穿刺抽吸活檢 可作為確診前列腺的方法,多采用系統活檢六點穿刺法。 
  前列腺癌的診斷標準之二,臨床分期 
  臨床分期方法較多,目前尚不統一。常用的有Jewett改良分期法和TNM分期法。 
  1. Jewett改良分期法 
  A期:大部分為潛伏型。臨床無腫瘤發現,直腸指檢前列腺無改變,僅在鏡檢中發現腫瘤細胞,腫瘤細胞分良好,血清酸性磷酸酶正常。 
  A1期:腫瘤病變僅局限于前列腺內1~2個小區域。 
  A2期:腫瘤呈多發病灶仍局限于前列腺內。 
  B期:腫瘤局限于前列腺內,但直腸指檢可觸及。根據直腸指檢又可分為以下兩期。 
  B1期:腫瘤結節局限于前列腺一側葉內,直徑小于1.5cm。 
  B2期:腫瘤組織累及一葉以上或直徑大于1.5cm,但未超過包膜。血清酸性磷酸酶正常。 
  C期:癌腫已侵犯大部分前列腺組織,穿透前列腺被膜,侵犯精囊、膀胱頸、盆腔兩側或盆腔其他器官,尚無轉移。血清酸性磷酶正常或升高。 
  C1期:癌組織未侵及精囊。 
  xC2期:已累及精囊或盆腔其他器官。 
  D期:臨床及病理均有轉移。2/3病例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 
  D1期:盆腔淋巴結轉移在主動脈分叉以下。 
  D2期:主動脈分叉以上淋巴結和骨骼以及其他器官有轉移。 
  2.1974年國際聯盟倡議的TNM分期 
  原發腫瘤(T)分期: 
  Tx:偶見癌組織(原位癌) 
  T0:未發現原發腫瘤。 
  T1:瘤體占前列腺1/2以下,腺體大小正常。 
  T2:瘤體占前列腺1/2或1/2以上,腺體亦不增大。 
  T3:腫瘤限于腺內,但腺體增大。 
  T4:腫瘤到腺體外。 
  區域淋巴結(N)分期: 
  Nx:無法估計淋巴結情況。 
  N0:淋巴結無改變。 
  N1:局部淋巴結變形。 
  N2:可摸到腹腔內固定淋巴結。 
  遠處轉移(M)分期: 
  M0:無轉移。 
  M1:有轉移。 
  M1a:只有骨轉移。 
    M1b:其他部位轉移,有或無骨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