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condyloma accuminatum CA)是由HPV病毒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而巨大型CA的臨床治療難度最大,原因是疣體血運豐富,術后創面較大,難以愈合,術后易復發。我院皮膚性病科自1999年5月起采用電灼聯合膦甲酸鈉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目的:評價電灼聯合膦甲酸鈉治療巨大型尖銳濕疣的有效性。 方法:將50例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聯合治療組患者在電灼術前、術后各靜滴膦甲酸鈉注射液(250ml,3.0g次/d)1周,對照組患者在電灼術前、術后各口服阿昔洛韋片1周(0.2g,4次/d)。 結果:聯合組術后創面平均愈合時間12天,痊愈率88%,復發率12%;對照組術后創面平均愈合時間14天,痊愈率80%,復發率20%。 結論:電灼聯合膦甲酸鈉治療巨大型尖銳濕疣能縮小皮膚受損面積,提高痊愈率,是現階段較好的治療手段。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入選標準 (1)巨大型CA診斷采用自擬標準:臨床確認為CA,疣體生長迅速,融合成片狀,面積≥3cm×3cm或單個疣體過度增生≥2cm;(2)未合并其他生殖、
泌尿系統感染;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無電解質紊亂、貧血病史。 
  1.2 一般資料 入選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18~68歲,平均40歲,病程3~12個月。平均6.2個月,疣體為雞冠狀、菜花狀生長,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基底潮濕,男性主要位于肛周、冠狀溝、包皮,女性主要位于大小陰唇、陰道口、肛周。所有病例均行醋酸白試驗,甲苯胺藍色實驗,部分行病檢確認為CA,并符合入選條件。隨機抽取病例,確診后征求患者治療意向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25例采用電灼術,并于術前、術后各靜滴7天膦甲酸注射液(250ml,3.0g1次/d);對照組25例亦采用電灼術,但于術前、術后各口服阿昔洛韋片7天(0.2g,4次/d)。2組病例均采用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用7~10W輸出功率,以適當長度治療針頭,用長火從疣體邊緣順序將疣體氣化燒灼,并達疣體周圍0.2cm,術后涂抹1%龍膽紫溶液,術后囑患者注意局部消毒及清潔,外涂百多邦軟膏2次/d防治感染。 
  1.4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按痊愈和復發二級標準判定。痊愈指疣體完全脫落,6個月內無復發;復發指治療后6個月內,無再次感染史,在原皮疹或周圍再次出現新的疣體。 
  2 結果 
  兩組病例均于治療后4~6天局部結痂,痊愈后局部無硬結及
瘢痕,治療組創面愈合時間平均為12天,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平均為14天。經治療6個月內復發者,治療組4例,對照組10例,兩組6個月內復發率差異有顯著性(χ 2 =3.57,P<0.05)。治療組痊愈21例,對照組痊愈15例,兩組痊愈率間的差異亦有非常顯著性(χ 2 =3.57,P<0.01)。 
  3 討論 
  如何減少術中創面,而又不易復發是CA的治療關鍵,創面的長期不愈或合并感染使CA復發率增高,而復發原因除了再感染外 [1] ,就是不徹底。膦甲酸鈉是新型抗病毒藥,該藥作用原理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或病毒逆轉尋酶的活性,文獻報道對無環鳥苷的耐藥株也有抑制作用,基于此原理,筆者試用于巨大CA的治療。臨床治療過程中筆者發現,膦甲酸鈉使用1周后,疣體面積及體積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部分疣體變為灰白色,而此時在HPV病毒得到有效抑制,瘤體最小情況下行電灼術是一個適當時機。 
  電離子手術治療機是一種固體高頻電刀 [2] ,其筆試觸頭操作準確,其電離產生的等離子火焰使組織凝固,同時止血并形成保護層,術后一般感染,是治療CA增生性皮損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般認為:CA的復發與存在亞臨床狀態下的感染有關 [3] 。在治療結束后,通過潰瘍周圍潛伏的HPV感染細胞,可使原皮損部位再發新的皮損,因此我們認為術后及術后使用有效抗病毒制劑可減少亞臨床狀態下的感染,減少復發。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電灼聯合膦甲酸鈉方案具有減少創傷、減少復發的優勢,應是目前治療巨大型尖銳濕疣較好的方案之一。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4年第1卷第4期;《電灼聯合膦甲酸鈉治療巨大型尖銳濕疣25例臨床分析》;丁萍 張朝棟 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