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屬性傳播性疾病之一,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所致的皮膚黏膜良性贅生物。最近幾年來肛周尖銳濕疣病例有增加的趨勢。我科自2000~2004年在肛腸門診中,發現以肛周為主的尖銳濕疣35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5例均為肛腸科門診患者,男25例,女10例,年齡最大的65歲,最小的17歲。其中有30例以痔病來就診,5例在檢查肛門部位疾病時發現,其中有2例為夫妻同時發生。病程從20天~1年,病變范圍最大者以肛門為中心直徑約5.5cm環繞肛周呈菜花樣簇群生,疣體高約2.1~2.2cm,幾乎將肛門封閉,較小者似米粒大小弧立散在分布。
1.2 治療方法 對較大的疣體分別在每個疣體根部,切開皮膚至真皮淺層,將疣體根部完整地切除,對疣體較小的應仔細用激光或微波治療儀治療,使其炭化或凝固。在操作時不能太深,達到疣體根部真皮淺層為度,若創面過深易形成潰瘍,愈合時間延長。個別病例疣體簇群生,根部連成片狀不能逐一切除時,可做片狀切除,切除后創面稍大者,同時做間斷皮膚縫合。疣體全部切除后,在每一創面基底部注射1~2ml痔核萎縮液,使藥液均勻地分布于真皮層,注射萎縮液不宜太深或過淺。術后使用抗病毒藥物2~3個月。
2 結果
本組35例,均為使用手術、微波加注射萎縮液,一次性治愈,愈合后局部未見
瘢痕形成,平均治愈天數為15天。治療后隨訪,20例患者在6個月~1年經復查未見復發。其余10例在2年內復查未見復發,有5例患者失訪,經觀察治療結果滿意。
3 討論
尖銳濕疣組織學改變和臨床表現為良性乳頭狀瘤病毒所致,常因肛門、尿道和陰道分泌物等不潔刺激引起,病毒由感染或自身接種傳播,由性傳播者為多,約有2/3的性伴侶合并感染,潛伏期為2周~8個月。本病發生于皮膚乳頭層,生長在皮膚或黏膜表面。起初在肛門皮膚上生乳頭狀小瘤,呈單發或多發,質地硬而脆,黃白色,帶有分泌物,味臭。由于生長迅速常逐漸增多,很快蔓延肛門1周,甚至波及肛管、直腸和會陰、生殖器部位。據報道大型尖銳濕疣,還可侵入鄰近組織和臟器發生癌變。
肛門尖銳濕疣在肛門部皮膚上可見黃色疣體突起,質地硬,有蒂呈菜花狀,一般無痛或輕微不適,由于分泌物刺激周圍皮膚,可引起肛門周圍部瘙癢。尖銳濕疣多發生在20~30歲青年人,生長較快,治療后部分容易復發,根據臨床表現一般不難診斷,但需要與
扁平疣和疣狀結核病相鑒別。據報道5%外陰部及肛周濕疣,長期得不到有效地治療可能發生癌變。少數
外陰癌及肛門癌即是在原有尖銳濕疣的基礎上發生的。
多數尖銳濕疣主要由性生活傳播,且傳染率很高,與患者發生性接觸時2/3的人易被感染。性行為感染絕非僅限于性交活動,可通過非性交方式傳播。有學者報道,在無性接觸的兒童群體中發生及夫妻二人同時發生,父子二人同時發生,符合上述論述。有學者認為尖銳濕疣發生與機體免疫功能有關。
本療法簡單易行,療效滿意,由于只切除表皮至真皮淺層,故創面愈合后不留瘢痕。大面積群生的尖銳濕疣,其范圍雖大,但相鄰疣體之間根部多不相連,手術中需要注意保留疣體相鄰的正常皮膚。局部切除疣體后,絕大部分疣組織已被清除,基底部殘留的少量疣細胞,在萎縮液的作用下,發生無菌性炎癥反應,使其變性壞死,阻止其繼續增長。因此,本療法有效地防止復發,效果好,療效高。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5年3月3卷6期;《肛周尖銳濕疣臨床診治分析》;楊祥勝 馬順來 蘇明亮 朱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