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第一次吸煙已經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1976年,剛上初中一年級,有天和同學在放學的路上撿到10元(具體價格以門店價格為準)錢,在當時,那是很大的一筆財富。我們幾個小伙伴異常興奮,于是商量著干點什么。猛地,腦子里靈光一閃,決定買包香煙抽抽。那時和現在不一樣,吸煙可是很件很威風、很奢侈的事情。我們心中的偶像,上至毛主席,下到電影里大大小小的影星,幾乎都是煙不離手的。似乎只有在裊裊的煙霧中,英雄們才能更加完美,也才能更加顯出男人的風度。可是,那一次的吸煙經歷并沒有給我留下什么美好印象,只是覺得異常苦澀,沒什么意思。
再次接觸煙草,已是大學二年級。自從進入大學,功課就異常緊張,特別是進入醫學基礎課程學習的第二年,熬夜學習成了家常便飯,很多人扛不住,借吸煙緩解壓力。于是,宿舍里習慣吸煙的同學越來越多。雖然一開始并不沒打算“同流合污”,畢竟作為一個醫學生,對那些被煙草熏黑的肺記憶猶新:況且,老師對吸煙深惡痛絕,不斷地在宣傳“吸煙有害健康”的知識。可最終沒經得住周圍人的誘惑,從最初的每周一包,到后來的三天一包,我終于開始了自己的“吸煙”生涯。不過,總覺得自己吸煙量并不大,而且年紀又輕、身體又好,能對健康有什么影響呢?況且,等有了病在停止吸煙也不遲呀。
看看自己的吸煙史,其實不算是“忠貞不渝”的,吸煙這么多年,也曾戒過兩次,只不過最后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是純被迫的,1990年,在英國留學,那里煙草征稅特別貴,因此帶得香煙價格也是一路飆升。一個窮學生,能解決日常開銷就很不錯了,哪能再有“閑錢”吸煙呢?不過總是心里有著念想,覺得要是有既便宜又方便的法子再抽到煙就好了。沒想到時隔3個月,還真發現煙葉原來就能讓我夢想成真,于是吸煙生涯重又開始。之后就變本加厲了,從英國回國時,就增加到了每天一包。第二次是2002年,單位派我到澳門特別行政區工作,一個人的日子寂寞無聊,吸煙量越來越大,再加上沒什么經濟負擔,每天兩包都無所謂。多沒久,慢性咳嗽、煙炎接踵而來,而且癥狀非常厲害,自己感覺都不行了。于是想方設法準備戒煙,就憑著一股韌勁,差不多一個月,煙還真是給戒掉了。可其間所受的煎熬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幾乎天天要流口水,10天后出現了口腔潰瘍和舌炎,而且渾身渾身肌肉酸痛……而且這次戒煙的勝利果實也很快就被吞噬了。醫生是個“外向”型的職業,在頻繁的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我的戒煙行動受到了廣大煙友的強烈抑制,甚至很多原先很好的朋友恨不得因此而和我“反目”。短短半年后,我又重蹈覆轍。
此后,吸煙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每天一包香煙的日子開始很愜意,可漸漸地,吸煙帶來的身體不適,比如慢性咳嗽等越發嚴復。可開始也沒當回事,心想不過是煙草的刺激,不抽就沒事了。直到2004年底調入中國控煙研究的“領頭羊”---北京朝陽醫院,和早年“不吸煙,別人當你是異類”不同了,在這里,身邊的同事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和你講一堆關于吸煙的危害。此時,我才真正認清,吸煙也是一種病。可剛來醫院,工作繁忙,再加上前次戒煙的經歷依然讓人不寒而栗,我依然在戒煙與不戒煙的日子里徘徊。直到2008年,作為泌尿外科學會總干事,我參加了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控煙宣誓。從內心來說,這次實在是一次很強烈的震撼----吸煙貽害國人,作為其健康的守門人,醫生又怎能不身先士卒呢?況且有了承諾,就更不能率性而為,必須尋求正規的醫療幫助。戒煙門診的醫生給我開了一種戒煙藥:暢沛。
2009年1月1日,我的“無煙生活”正式開始,但開始時仍然沒有什么信心,畢竟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可事實勝于雄辯,開始治療的第一天,我就有了很明顯的感覺。服藥后,原來曾令我“如癡如醉”的香煙突然就失去了誘惑力,原來覺得香煙的美味,可現在口感也不是那么好了,感覺像抽發霉的香煙一樣,反而難受。雖然期間也有一些戒斷癥狀,但不嚴重,戒煙一下子變得容易了。果然,僅僅3個星期,我就脫離了煙草的控制,而且一度極其困擾我平常生活的咳嗽也漸漸消失了。以往,覺得“戒煙舒服,吸煙更舒服”,偶爾復吸會讓人“快樂似神仙”:可這次竟然連復吸也成了不愉快的經歷,更讓我戒煙的信心猛增。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朋友們知道我戒煙,竟很少再像之前那樣對我進行“語言攻擊”了,我備感慶幸,終于不再需要像以前戒煙時那樣躲著我的“煙友”了,甚至還買了戒煙藥送給了最能影響我的四五個煙友,影響他們的同時為自己堅持遠離煙草找到動力。結果還真有用,聽說了我經歷的好些“煙友”,真希望效仿一下我的法子,也開始為他們戒煙之旅。
我深深地明白,倡導堅持遠離煙草,作為醫生,這是一種責任:作為家長,更是一種榜樣。在現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有著良好氛圍的“控煙”環境中,遠離煙草、守護健康,是對自己負責,是對家庭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