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國肝臟病學會報道了第三次關于肝纖維化的專題研討會的紀要。第一次會議于1989年召開,主要討論基質的生物化學;第二次會議于2000年召開,主要集中于肝臟星狀細胞(HSC)的生物學特征;此次會議匯集6個國家的專家,集中討論了肝纖維化的自然史,肝纖維化的標志和治療終點;抗纖維化治療的靶位;目前抗纖維化治療的趨勢及臨床研究設計。近年來,由于對肝纖維化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不斷深入,加上大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經核酸類似物抗病毒治療,并經多次肝穿刺活體組織檢查隨訪,發現抗病毒治療有效的患者常伴肝組織學病變減輕,肝纖維化程度減少,逐步認識到肝纖維化是一個可恢復的過程。雖然目前的抗纖維化的治療還不能使纖維化肝臟完全恢復正常,但是靜止的輕度肝纖維化并不影響患者的壽命,這大大鼓舞了進行抗纖維化治療的研究者們。
  最近,美國肝臟病學會報道了第三次關于肝纖維化的專題研討會的紀要。第一次會議于1989年召開,主要討論基質的生物化學;第二次會議于2000年召開,主要集中于肝臟星狀細胞(HSC)的生物學特征;此次會議匯集6個國家的專家,集中討論了肝纖維化的自然史,肝纖維化的標志和治療終點;抗纖維化治療的靶位;目前抗纖維化治療的趨勢及臨床研究設計。近年來,由于對肝纖維化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不斷深入,加上大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經核酸類似物抗病毒治療,并經多次肝穿刺活體組織檢查隨訪,發現抗病毒治療有效的患者常伴肝組織學病變減輕,肝纖維化程度減少,逐步認識到肝纖維化是一個可恢復的過程。雖然目前的抗纖維化的治療還不能使纖維化肝臟完全恢復正常,但是靜止的輕度肝纖維化并不影響患者的壽命,這大大鼓舞了進行抗纖維化治療的研究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