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其特點為由于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不足和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電解質和水的代謝紊亂。筆者臨床護理46例,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5年確診為糖尿病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46~72歲,平均64歲。
2 護理
21 對癥護理
211 飲食護理 (1)讓患者明確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飲食規定。(2)應嚴格定時進食,對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尤應注意。(3)檢查每次進餐情況,如有剩余,必須計算實際進食量,供醫師在治療中參考。(4)控制總熱量,當患者出現饑餓感時可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5)有計劃地更換食品,以免患者感到進食單調乏味。
212 應用胰島素的護理 (1)胰島素的保存:中效及長效胰島素比普通胰島素穩定。同樣在5 ℃情況下,前兩者為3年而后者為3個月,使用期間宜保存在室溫20 ℃以下。(2)應用時注意胰島素的換算。(3)劑量必須準確,抽吸時避免振蕩。(4)兩種胰島素合用時,先抽吸正規胰島素后抽吸魚精蛋白胰島素。(5)胰島素注射部位選擇與安排,胰島素常用于皮下注射,宜選皮膚疏松部位,有計劃按順序輪換注射。每次要改變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組織硬化,脂肪萎縮影響胰島素的吸收,注射部位消毒應嚴密以防感染。(6)低血糖反應:表現為疲乏,強烈饑餓感,甚至死亡,一旦發生低血糖反應,立即抽血檢查血糖外,可口服糖水或靜注 50%葡萄糖40 ml,待患者清醒后再讓其進食,以防止再昏迷。
22 一般護理 (1)生活有規律,身體情況許可,可進行適當的運動,以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減少胰島素的需要量。(2)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感染,糖尿病常因脫水和抵抗力下降而皮膚容易干燥發癢,也易合并皮膚感染,應定時給予擦身或沐浴,以保持皮膚清潔。此外,應避免襪緊、鞋硬,導致血管閉塞而發生壞疽或皮膚破損而致感染。(3)按時測量體重以作計算飲食和觀察療效的參考。(4)必要時記錄出入水量。(5)每日分3~4段留尿糖定性,必要時測24 h尿糖定量。
3 結果
46例患者均獲臨床痊愈,血糖控制良好,無
糖尿病并發癥發生。
4 體會
臨床護理過程中要嚴密觀察病情的輕重以及有無并發癥。有無泌尿道、皮膚、肺部等感染,女性有無外陰部皮膚瘙癢。有無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氣呈爛蘋果氣味及脫水等酮癥酸中毒表現,有無低血糖,有無四肢麻木等周圍神經炎表現。輔助檢查尿糖定性、空腹血糖檢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GOTT)測定均要準確符合操作規范。精心規范的臨床護理可以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參考文獻: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王春英,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07年第4卷第6期)